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要闻动态

“建”证美好 “管”出未来 | AI赋能“非现场监管”新模式 推动城市管理智慧升级

发布时间:2025-08-25 15:32 信息来源: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访问次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工作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占道经营、流动摊贩、非机动车乱停放……这些传统难题不仅破坏城市环境风貌,更占用大量行政执法资源,成为制约治理效能提升的“顽疾”。面对这一现状,我市主动破局,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创新探索“非现场监管”新模式,全力推动城市管理从“传统粗放”向“智慧精准”升级。以环翠区为例,2025年以来,环翠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运用AI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前端感知+中端处置+末端治理”非现场监管新模式,推动行政执法效能提升56%,重点领域违法重复发生率下降64%,实现执法规范与营商环境双优化。

一、智能中枢“显神通”,立体监控无死角

环翠区通过整合资源、技术赋能,织就了一张“天罗地网” 般的立体感知网络,彻底打破了传统监管的“盲区”。环翠区整合了城管、公安等部门公共视频资源,构建起“高空鹰眼全域监控+低空球机定点巡查+移动记录仪动态补位”三级监控体系。在重点商圈部署110°广角2K执法记录仪,构建半径100米智能监控圈,实现违规行为24小时捕捉。针对流动摊贩等4类高发问题,通过5万张样本训练AI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0%,试点区域日均抓拍违规行为200余次,效率较人工巡查提升10倍。创新融合IP语音广播系统,在8处重点区域实现AI识别与声光警示联动,流动摊贩首次劝离成功率提升至78%,重复违规率下降64%。

二、流程闭环“提速度”,智慧执法更规范

执法效能的提升,不仅需要“火眼金睛”的感知系统,更需要高效规范的处置机制。环翠区重构执法流程,打造闭环体系,让执法响应更快、处置更准、过程更规范。构建“15秒预警—即时干预—智能分派”响应链,试点区域执法响应时间缩短至传统模式1/5,处置效率提升8倍。以前可能需要半天才能处理的违规问题,现在短短几十分钟就能搞定,大大降低了行政执法时间成本。建立“AI劝导先行+人工处置兜底”分级模式,智能系统日均自动处理轻微违法140件次,让执法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疑难案件,疑难案件处置率提升85%,执法人员工作量减少40%,将更多精力专注于执法服务效能提升。通过执法记录仪全过程数据留痕,形成“识别—警示—文书”完整证据链,实现行政复议案件零新增,执法规范率同比提升32%。

三、数据融合“促协同”,治理生态更优化

单一部门的 “单打独斗” 难以应对复杂的城市治理需求,环翠区通过数据融合,打破部门壁垒,构筑起协同治理的良好生态。环翠区对接威海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12345热线、市政监测等12类数据源,建成涵盖11万条案件的全要素数据库,依托这个数据库,2024年案件处置率达到99%,几乎实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AI系统会生成违法行为热力图,精准预测早晚高峰等9个高发时段,让执法人员能提前部署、精准管控,非机动车乱停放处置时效提升60%。同时,依托算法迭代建立的违法预测模型,让重点区域案件发生率下降45%。不仅如此,AI还产出12份数据分析报告,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环翠区通过监管模式革新,实现了执法成本降低45%、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7%的双重效益。未来,环翠区还将拓展违法建设识别、噪声监测等新场景,构建“智能感知—快速响应—全民共治”治理新生态,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智慧动力”。在城市管理部门的努力之下,我市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日益提升,将为威海建设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显精致的现代化城市筑牢管理根基,让市民在城市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