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史志年鉴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7年重点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安排意见

发布日期:2020-09-16 15:11: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字号:[ ]


一、2017重点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践行新理念、贯彻总基调、争当排头兵”的总要求,创造性地贯彻国家、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了建筑设计国家平台,争创了第三批“城市双修”国家试点,全国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电视电话会议等两个国家级会议在我市召开,新增国家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2个,落实国家、省各类无偿奖补资金11.1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城建重点项目,城市功能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全域城市化建设提质增速。一是市域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深入贯彻省委刘家义书记在威海调研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本地农村居民市民化为重点,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威海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划(2016-2020年)》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现场评估。编制了《威海市新型城市化发展报告2017》,建立了全域城市化统计监测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积极推动六大重点区域建设。着力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建设,修订了国际经贸交流中心建设投资合作协议,启动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300万元。成功引入总投资60亿元的恒大国际文旅康养城项目。邀请中国规划研究院编制完成公共服务区二期项目初步概念性规划。开工新城地下综合管廊10.9公里。加快推进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滩生活区等进入配套收尾阶段。推进其他重点区域和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招商引资等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在全省率先研发运行了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平台,制定精品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方案,联合市质监局发布了《威海市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规范》,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启动了市域美丽乡村规划方案规划编制,召开了3次规划设计方案汇报会,10个示范区、20个精品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创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宜居镇2个、美丽宜居村庄2个、传统村落11个

(二)城市载体功能不断提升。一是三项重点工作完成年度目标。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8.5公里,顺利通过国家、省绩效评价专项检查,我市管廊规划被住建部管廊规程编研中心列为典型案例。《威海市城市防洪规划(2015-2030年)》、《威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经市政府批复实施,开工建设海绵城市12.9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完成市区海峰河、钦村河及乳山市小滩河等6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消除了建成区黑臭水体。此外,制定了“城市双修”实施方案,启动了5条示范路工程。二是市政公用配套更加完善。推进环山快速路工程,统一南路(胶州路—莱西路)2条主干道工程建成通车。完成威海湾环境综合整治配套收尾工程,海源公园对外开放并移交环翠区管理。建成健康绿道48.8公里,栽植乔灌木42.5万株,新增改造绿化面积61.2公顷。新建10台锅炉、3台背压机组,新建供热管道121公里,改造老旧管道608公里,改造供热中继站、二级站197座。推进高区污水处理厂、临港区海澄水务污水处理厂、乳山康达水务二厂提标改造,在运行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投产热电集团中水深度处理项目,年产工业和其它可利用水720万吨。三是农村“七改”工程稳步推进。制定了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实施改厕9.6万户,环翠区、荣成、高区、经区、临港区通过省级全覆盖认定,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全国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电视电话会议在威海召开,我市改厕治污经验获得全国推广。环翠区被列为省级农村供暖试点地区,试点任务顺利通过省厅委托第三方验收评估。制定了《威海市农村地区供暖工作实施意见》,联合市质监局发布了《威海市农村供暖技术导则》,全省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座谈会在威海召开,我市经验获得全省推广。

(三)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一是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区间。截至11月底,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2.1亿元,同比增长30.5%,位居全省首位;施工面积37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32.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828.3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8.9%、4.7%和20.2%,可售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降至16个月合理区间。加强预售许可和合同网签管理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435个,累计重点监管预售资金10.6亿元办理合同网签4.5笔,合同备案注销6108笔,分别同比增长51.2%8.6%。完成房产测绘报告审核1106份,审核建筑面积790.4万平方米。二是建立了房地产市场联合调控机制。进一步调整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收费政策,对开发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会同国土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市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意见》,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调控效果初步显现。开展了4轮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下达行政处罚2件、限期改正通知书3件。排查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142项,全部建立台账开展物业服务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组织月度考核等26次,约谈违规企业6家,建立物业管理评审专家库,指导恒大海上帝景小区等13个项目完成前期物业服务招投标。二是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工改造棚户区1.97万套,完成年度计划102.7%。组织各区市做好棚户区调查摸底,制定了2018-2020年全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完成38个老旧生活小区整治改造,受益居民约4万户。2016年开工的123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6月底全部完工,新开工改造农村危房695户。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522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4户,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和280%。2013年以前2014年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配租率分别达到96%和100%,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把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为41名退役士兵提供住房保障。

(四)建筑产业加快转型。一是高标准组建了建筑设计国家平台。深入贯彻李克强总理在威海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成功举办了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系列活动,9名院士、8名大师、8名国际权威专家参加活动,现场观展人数超过6万人,获评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开通了建筑设计国家平台门户网站,是中国建筑学会唯一共享官网。国家建筑设计平台被省政府列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总体方案》重点项目,已通过国务院审批。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全面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完成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运行)标识工程32项、278万平方米申报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项目29项开展市委党校综合楼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应用试点住建部和德国能源署在我市举办中德合作提高建筑能效技术与示范研讨会。完成新建民用建筑准全装修540万平方米。组建BIM技术应用联盟专家委员会一中新校区2个项目被省厅列为省首批BIM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成立了装配式建筑发展产业联盟、专家库,会同中国建筑学会举办了装配式高峰论坛,培训全产业链技术骨干1000余人次,全市8家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6家建成投产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93万平方米,完成省定目标的130%。三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中有升。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方案评分标准在全省率先建立安全生产季度分析、标后评估等制度,推行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交底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大快严”等整治活动,指导威建集团、港华燃气率先完成“两个体系”建设建立了“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和责任主体事前信用承诺制度,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率先通过省厅验收,联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举办了2017年度建设系统职工技能比赛活动组织召开全市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会暨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工地观摩会,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建筑材料和检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质量投诉率同比下降36%,创建国优工程1项、“泰山杯”工程5省优工程18项3A工地1个、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程6个、省级优良工地26个、省级安全文明小区10个。此外,制定了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导则标准图集,建立了扬尘防治长效机制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7家施工图审查机构。

(五)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拆除羊亭、张村等区域24台供暖燃煤小锅炉,菊花顶区域、东部滨海新城分别新上3台10吨/小时2台20吨/小时燃气锅炉利用空气源热泵、天然气或电取暖用户达1.1万户、1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市区“汽改水”工程129家蒸汽换热采暖用户就近并入热水,完成三年改造总量的48.3%。文登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2960户管道液化气用户完成并网改造深入开展燃气热力行业服务提升年活动,5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优质服务示范企业”。处理餐厨废弃物2.8收运、焚烧处理垃圾约115万吨,做好垃圾分流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编制《威海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开展了34条城市道路深度保洁活动。申报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20,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加强水质管理,通过省厅供水规范化年度考核。开展公园广场不文明行为整治。开展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里口、圣水观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省厅专家评审,圣经山总体规划完成初稿编制。威海市植物园完成挂牌。办理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事项54件。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农村住房彩钢瓦整治等活动。建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受理市长电话、市长信箱、行风热线等渠道群众反映问题1800多件,群众满意度97%以上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百日专项行动和持续开展群体性事件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活动接待来访群众68批132人(次),处理上级交办和转办的人民来信51封,均按期办结。征收建筑劳保金3.1亿元,拨付2.7亿元。会同卫计委进一步提高母婴室设计标准。《威海市抗震防灾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完成学校、幼儿园、医院抗震设防专项审查39.8万平方米。深化“放管服”改革,26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腿”。

(六)党建和政策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集体学习37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3次,举办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活动。按照市委要求,稳妥完成原房管局撤并工作。组织开展了“制度规范月”等活动,制定完善党组织生活制度、“三重一大”事项管理意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25件。组织召开了住建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开展廉政谈话24人次,党内处理人员1人次。完成“慈心一日捐”捐款100万元单独申报创新创效项目1个,与其他市直部门联合申报创新创效项目1个。做好联系村工作。推荐上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1个、劳动模范1名、先进工作者1名,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1个、记二等功人员1名、记三等功人员1名,全省巾帼建功标兵1名。完成2017年度第一批行政权力事项衔接落实,梳理完善行政权力事项登记表与流程图180项,编制25个公共服务事项指南。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改革,编制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实施细则,建立了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管理规定。出台了《威海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审查规范性文件41件、合同26份。此外,做好十九大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环境保障等工作,做好防汛排涝、清雪防滑、联系服务企业、城建统计、行业协会脱钩等工作。

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城市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农村居民市民化不够充分,仍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是基础设施没有完全实现全域统筹、高效畅通,特别是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衔接性差市区内存在一些瓶颈路和配套管理死角是小城镇规模普遍较小,一些镇基础设施和镇容镇貌,人口吸纳和产业承载能力不足四是民生保障不平衡不充分,住有所居、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与市民美好生活需要仍有差距。

二、2018年工作安排意见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紧扣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卓越城市的战略目标,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扣住建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统筹推进住建系统各方面工作,进一步擦亮叫响威海城建金字品牌,为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全域城市化质量。把城市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坚定不移走“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这一具有威海特色的城市化路子。一是加快推动本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重点落实好人口市民化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8个方面33项重点任务落地落细,户籍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实施2.9万套棚户区改造,完善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让涉改居民一步到位市民化。编制《威海市城市化发展报告2018》,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年度动态监测、跟踪分析和绩效评估。二是全力推进东部滨海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调动一切资源招商引资。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8.5公里完成国际经贸交流中心一期工程酒店办公区、会议中心、人居中心主体施工和会展综合区地下工程施工。完成龙山湖社区、逍遥社区配套收尾工程,6月底前交付使用。督导公共服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跟进指导其他重点区域综合保税区和五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是积极培育和壮大小城镇。加大特色小镇、新生小城市试点、重点示范镇培育力度,组织做好试点镇中期评估。加大对其他小城镇建设管理指导力度,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提升完善和镇容镇貌规范治理深入开展沿海城镇带发展研究,进一步加强功能定位、联动发展,推动沿海每隔25公里左右形成座各具特点的小城市,打造最能展现威海特色的高品质沿海城镇带。四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编制市域美丽乡村规划方案、验收办法、风貌建设指引,三线一环”为核心,实施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三年行动,每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0个、市级美丽乡村50个,带动美丽乡村覆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农村“七改”工程,实施改厕11.3万户,年内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等281处公共场所和新型社区实现清洁供暖。启动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

(二)开展“城市双修”,推动城市功能有序更新。树立城市生命体理念,以“城市双修”突破老城区薄弱环节,指导新城新区高标准建设,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一是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推进环山快速路工程,年内全面启动建设,同步推进沿线7.6公里综合管廊建设。实施统一南路(崂山路—胶州路)等5条(段)跨城区主干道和20余条道路升级工程、7条人行道改造工程,指导疏港路立体交通研究、大连路东延工程前期设计,实施崇文路等7条“瓶颈路”打通工程。编制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二是加强城市水生态修复。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考核办法,年内建成海绵化城市10平方公里。开展市区河道整治三年行动,编制九龙河等4条河道整治方案,并启动整治。编制中水利用专项规划,组织建设热电集团中水深度处理项目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博通热电3万方/日中水深度处理项目。三是大力开展城市增绿行动。完成S201威东线田和至温泉段(环山路)改建工程绿地景观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色”要求,完成青岛路等7条主干路景观绿化升级设计。均衡布局公园绿地,规划建设23处街头小游园高标准建设健康绿道48.8公里启动生态水上公园和金线顶公园规划方案设计。四是加强城市特色风貌保护。落实好《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组织编制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和保护名录。加强老洋房和海草房修缮保护,完成原华务司大楼修缮工程。以威海湾为核心,新建、改造夜景照明项目47项。申报一批国家传统村落。

(三)创新管理思路,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战略部署,统筹市场供应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打通开发管理—交易管理—物业管理三个环节,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以联席会议为载体,加强动态跟踪、市场研判风险预警和政策储备从土地供应、公积金贷款、交易管理等多角度精准发力,打好调控“组合拳”。加快清理城中村改造遗留问题和市场积累的风险隐患,加大市场秩序规范整顿力度,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市大检查,保持高压严查态势,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二是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深入开展住房租赁市场调研,制定我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研发“互联网+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确定1-2家国有企业率先进入,发挥引领、规范、激活和调控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机构化的住房租赁市场三是进一步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按照“三最两就”原则,扎实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重点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加强直管公房、经适房和公租房管理,提高循环利用效率。不再投资新建公租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15各区市适当扩大保障范围,力争2015年以前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90%配租入住,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四是全面推开新建住宅全装修。抓住市场持续回暖机遇,制定新建住宅全装修实施意见、审查要点,把全装修要求纳入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和施工图审查要件,全面实行样板引路、一房一验等制度,年内发展全装修项目3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全装修在我市的历史性破题。五是集中力量突破物业管理工作。发挥体制整合优势,把物业管理要求有针对性地前置到开发管理环节,严格执行承接验收制度,减少开发遗留问题协调加大绩效考核赋分比重,健全“五位一体”共管机制,推动物业管理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更紧密地嵌入社区综合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市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意见等一批政策文件,建立物业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配合市人大完成《威海市物业管理条例》调研起草工作。开通物业服务热线,24小时提供政策咨询、投诉、报修等服务,相关诉求迅速分解、挂账督办,办理情况与绩效考核、信用评价、“红黑名单”挂钩。加大培训、考核和宣传力度,督导物业企业严格落实“三公开”制度,推广“互联网+物业”智能化管理,探索特色增值服务、菜单式或套餐式服务

(四)深化建筑业改革,加快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按照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推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带动关联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业态新动能。一是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产业。制定促进我市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优秀企业提升实力、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做专做精。加快清理建设领域各类保证金,探索推广银行保函等新型缴纳方式,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管理。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发展全过程咨询服务,实行总承包的政府投资项目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鼓励企业升级、增项,新增总承包二级以上企业4-7家、装饰装修一级企业2-3家,清理一批“僵尸”企业。二是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扎实开展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持续开展“大快严”等整治行动,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扩面提速,制定优质优价指导意见,督导各方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力争竣工工程单体验收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年内创建国优工程1项、“泰山杯”工程7项、省优工程14项,三级以上施工企业实现“两个体系”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严格落实扬尘防治“6个100%”要求,10月底前所有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和扬尘监控系统,与属地主管部门终端系统全部完成对接。开展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施工围挡整治升级行动,9月底前全部达标。三是加大建筑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制定装配式建筑应用奖励评选办法,年内发展装配式建筑100万平方米,争创1-2个省级产业化基地和示范项目。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申报3项省级超低能耗建筑试点项目、20项绿色建筑设计标识、3项绿色二星级建筑运行标识,积极创建省级绿色生态示范镇。推进一中新校区等2个省级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BIM技术应用标准,组织BIM技术竞赛,加快BIM技术全过程集成应用。

(五)下足“绣花”功夫,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细微处入手补齐短板,以精细化标准抓细抓常,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实施市区隧道隐患排查整治,分期分批整治市区积水点,加快改造老旧市政管网,推进“汽改水”改造工程加强城市供排水和节水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社区。新建、改造公厕25座,公厕全部纳入城市公厕云平台APP开展城市道路深度保洁示范路创建活动,80%以上主次干道达到深度保洁要求。完成燃气热力专项规划报批,修订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编制城市清洁供暖规划,加快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和城市、重点区域周边地带城市化改造。加强地下管线补测补绘,做好清雪防滑、冬季供暖、供气保障、防汛排涝、抗震设防、信访维稳等保障性工作,打造韧性城市二是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启动背街小巷、“城市伤疤”、城市公厕整治行动,完成苏州街等20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重点整治建筑物外立面、容貌卫生、配套设施等突出问题。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中心城市背街小巷和“城市伤疤”治理。实施19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全部实行物业或准物业管理,确保一次整治、长久受益。三是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加快推进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扩建工程、文登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制定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年内实现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大装饰装修领域管理力度,住宅装饰装修实行申报登记制度,公共建筑二次装修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建筑垃圾等纳入日常管理

(六)加强党的建设,以大党建夯实发展根基。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一线一平台一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党建格局,推动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一线,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条主线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召开住建系统七一党建总结表彰大会,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党员干部“双亮双争”活动一平台,即“灯塔—党建在线”管理平台。按照省委、市委要求,“灯塔—党建在线”为载体,健全完善住建系统党组织和党员信息,抓好党员统计、管理和日常教育抓细抓常,持之以恒,不断提高党建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工程,即党建标准化工程。推进组织建设等9个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组织体系设置标准化。制定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市综合开发办等4个局属单位党组织设置。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按期完成党组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局系统各级党组织班子,定期组织支部书记党建业务培训党员管理教育标准化。严格落实党员发展程序,围绕提高“八个方面执政本领”,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关周五学习日制度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严格落实民主(组织)生活会、评议党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并通过“微党课”等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工作载体建设标准化。以党员群众满意为目标,确保载体抓手务实管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活动场所建设标准化。按照“五有”标准建立党员固定活动室,设置党务公开栏,实行制度上墙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联系服务制度、责任落实制度等。档案管理标准化。加强党建档案资料管理,实行全程留痕管理模式。党建考核标准化。制定党建工作考核细则,年中、年末开展两次现场考核,年底择优召开党建工作现场会。此外,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责任书,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确保住建系统风清气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